8月16日,中央儲備棉輪入上市數量6000噸,但無成交。這已經是自7月13日本年度儲備棉輪入啟動以來,連續5次無成交。市場交投的清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棉花產業鏈條的低迷。
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國際訂單轉移、消費需求轉弱等因素影響,紡織服裝行業發展面臨巨大壓力。但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7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893.5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增速較上半年增加0.7個百分點。7月當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332.2億美元,同比增長17.6%。出口呈現兩位數增長,數據好于預期。而實際上,統計數據與大部分紡織產業鏈企業的實際感受存在差異。
據業內分析,造成數據與實際感受差異的很大原因在于訂單存在“時間差”。通常情況下,買方會提前半年甚至以上下單,因此今年上半年出口的貨物應該是今年初或去年底的訂單?,F階段企業接單情況,將在未來出口數據中顯現。
7月26日,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與5月前相比,超過一半紡織企業表示訂單未出現好轉。此次調查涉及65個企業樣本,在紡織外單方面,近80%的企業表示訂單減少,約18%的企業表示外單基本穩定,僅約3%的企業訂單增加。
從紡織業重要的原料棉花的市場價格看, 2022年1-7月,國內標準級棉花3128B級棉花月均價每噸從22530元下降到17366元,降幅22.9%。目前3128B級棉花現貨價格已經跌到每噸15000-16000元。
8月8-12日這一周,儲備棉輪入掛牌采購3萬噸,實際成交0.24萬噸,成交率8%。成交均價15694元/噸,較前周下跌84元/噸。儲備棉輪入以來,實際成交低迷,輪入價格沒有達到棉花企業預期價格,這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市場并不景氣。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總工葉戩春表示,棉價下跌對棉紡企業來說,原料成本下降,也會給后道紗線的價格帶來下降,棉紡企業并沒有從中得到好處,他們希望原料市場價格穩定。他認為,出口數據好的原因并不排除個別企業還在保持增長,但多數中小企業都在為訂單發愁。
好的企業確實存在,無錫恒田在下行壓力下走出一條逆勢增長的“微笑曲線”,拿出了亮眼的出口數據:2020年相比沒有疫情的2019年增長了88%,在近三年疫情情況下保持每年20%的穩定增長,今年上半年全企業已經完成出口超過1億美元。恒田主要從事緯編針織面料的研發、織造染整、成衣設計生產。恒田超越傳統“以內供外”模式,錨定海外勞動力資源和成本優勢,踐行“以外供外”的新模式,有效實現“兩頭在外”,為企業保持發展生機提供了持續動力。
另據了解,不少企業生產經營不同程度出現下滑,都在為生存而戰,采取的策略就是在困難的日子里保存實力,加大調整,等待市場好轉。
在日前舉行的一個紡織論壇上,紡織企業家就目前市場需求變化,對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方向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新疆東純興集團總經理蘇建軍認為,棉紡企業的問題還是結構問題。隨著各項成本上升、用工難等問題,未來會有部分企業面臨淘汰,下半年出口將會放緩。未來還是要依靠內需市場,因此,企業要針對國內市場進行布局。
香港邁爾太平洋先進材料執行董事、總經理張建祥則對企業裝備水平極為看重。他認為企業提質增效必須進行技術改造。同時,產品開發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青紡聯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坦言,今年原料波動大,下游傳導不暢利潤受擠壓,市場壓力很大。在內銷市場要做差異化產品,同時要做差異化的工藝和品控。
面對棉價的波動,不少企業也提出少用棉進行應對。葉戩春提醒說,棉紡織品的市場很大,盲目調整用棉也非上策,后面需要調整工藝、設備、市場等,要根據企業產品定位進行結構調整。同時,他希望棉花價格保持穩定,價格大起大落不利于棉紡企業的穩定生產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