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2022年“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對話非遺”專題研討會在新疆昆侖賓館舉行。
此次對話以“紡織刺繡與現代生活”為主題,圍繞“連接現代生活,培育傳統刺繡工藝的新文化業態”話題展開。疆內外5名專家和20余名紡織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分享交流紡織刺繡工藝,并研討紡織刺繡工藝在傳承和發展上存在的不足及解決辦法。
活動現場,蘇繡、潮繡、湘繡、夏布繡、維吾爾族刺繡、錫伯族刺繡、柯爾克孜族刺繡、蒙古族刺繡、塔吉克族刺繡、哈薩克族刺繡等繡品擺滿了展桌。紡織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上臺介紹著自己的繡品、分享經驗?!疤K繡技藝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福英介紹道。
活動上,紡織刺繡領域專家對展區的繡品逐個分析討論,并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拔矣X得傳承方面,紡織刺繡非遺產品跟不上消費市場,產品過于同質化。市場需要的不只是非遺產品,而是既有自己文化底蘊、又有特色風格的產品。”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宏復表示,“傳承人要立足本土,發掘自身歷史文化并勇于創新、積極創新,這樣才有市場競爭力。”
此次非遺展上,記者也注意到,既有自身特色、又有創意的非遺產品,頗受消費者的喜愛。在烏魯木齊展區,面塑展柜擠滿了人,面塑文創產品憑借工藝的特殊性和接地氣的外形設計,引來不少人購買?!拔覀兂俗鰝鹘y的民族特色風格產品,如少數民族放牧、蒙古族摔跤、維吾爾族歌舞等,還會做一些卡通動物,孩子們很少見面塑產品,對可愛的卡通形象更是愛不釋手。”新疆面塑第七代傳人王帆告訴記者。
“這次的專家對話,我深受感觸。非遺產品要積極地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湖南湘繡傳承人蒲宇鳳表示,“第一次參加這樣大型的交流會,也是第一次看見這么多民族的繡品,真的是大開眼界,給我很多創作靈感,打算回去融合到我們的繡品當中?!?/p>
新疆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教授、民族藝術方向博導,人類學民族學系系主任艾山江·阿不力孜在會上表示,“我覺得目前對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工作還存在不足。老一輩的傳承人越來越少,我們要加強的是青年一代的記憶傳承,而不僅僅是增加傳承人數。如非遺進校園,就是在培養孩子們的‘記憶’,沒有這份‘記憶’,沒有對非遺的熱愛和對傳統工藝的珍視,那再多的傳承人也只是數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