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7月16日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一周年,截至7月15日,首批2000多家發電行業的重點碳排放單位在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2億元人民幣;從48元/噸起步,最高達到62元/噸,7月15日最新收盤價為58.24元/噸。全國碳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碳現貨二級市場之一。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的機制促進企業產業技術升級。
只有電力企業參與其中
我國首批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的企業為清一色的發電企業,之所以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到發電行業企業排放量大、各類數據比較規范、管理水平也較高。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去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時曾表示,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是因為發電行業直接燒煤,所以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
包括自備電廠在內的全國2000多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了40億噸,因此首先把發電行業作為首批啟動行業,能夠充分地發揮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作用。此外,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因為要交易,首先要有準確的數據。排放數據的準確、有效獲取是開展碳市場交易的前提。發電行業產品單一,排放數據的計量設施完備,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管理程度高,數據管理規范,而且容易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
擴容是大勢所趨
盡管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運行一年,但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運行初現成效,但全國碳市場尚有諸多問題待解,其中就包括參與行業單一。目前只有電力行業納入了碳排放權交易的范圍,而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等七大行業暫未納入交易。
實際上,生態環境部已經連續多年開展了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等高排放行業的碳排放數據前期準備工作,下一步將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并加快全國碳市場相關法規和制度的建設速度。
據了解,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已經向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開展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
紡織業何時納入碳市場?
廣州市是我國唯一兼具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碳交易試點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的多試點地區。7月14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探索逐步擴大控排行業范圍,計劃將陶瓷、紡織、數據中心等行業納入到廣東碳市場。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累計成交配額2.07億噸,占全國總量27.7%;總成交金額達50.92億元,占全國總量22.62%;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均居全國首位。廣州在全國首次提出將把紡織納入到廣東碳市場,這無疑對于全國碳交易擴容具有指導意義。
據統計,2019 年紡織產業能源消費總量1.07 億噸標準煤,占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2%,工業的3.2%,制造業的4.0%;制造業細分的31門類中,紡織業碳排放居于第6 位,化學纖維制造業第15 位,紡織服裝、服飾業第22 位。顯然,紡織業碳排放位居制造業前列,紡織業被納入到碳交易市場也是大勢所趨。
有專家指出,著眼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整體布局,統籌考慮減排降碳與社會經濟發展,科學合理推進碳市場擴容進程,碳排放數據支撐有待進一步加強,新行業配額份額方案制定難度較大。若要在第二個履約期納入一個新的行業,首先要有面向行業的碳排放核算標準,并核算出至少前1年的排放數據,但其他行業最新的核算標準仍未正式發布。
中國紡聯產業部副主任程晧認為,紡織業被納入碳交易市場是“肯定”的,但要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實現碳交易并不是簡單的。紡織業等其他行業要想納入碳市場,需要建立統一標準的碳市場,解決碳指標跨行業通用難關,這在短期內還無法實現。
能源消費產生的CO?溫室氣體排放是紡織行業整體碳排放最重要的部分。程晧提出,目前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優化紡織行業能源結構體系,鼓勵企業盡可能用可再生能源。
生態環境部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的原則,加快對相關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分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以后,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